80年代初,淡江大學航太系簡又新教授與建築系陳信彰教授使用航太系實驗室的1m×1m縮尺風洞執行了林口新市鎮開發的風場特性評估研究,首創我國以風洞實驗進行大氣邊界層特性的相關研究。然而受限於當時研究環境未緻健全,淡江大學的風工程研究並未能持續發展。80年代末方由土木系鄭啟明教授與水環系盧博堅教授開始了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的長期發展。
1990年至2000年可說是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的奠基期。此十年間,在淡江大學土木、水環、航太三系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構風洞實驗室的基礎。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代中期,在水環系江旭程教授與許中杰教授的支持之下,透過委託計畫案的經費,建造了一座適合風工程研究的大型邊界層風洞。此風洞日後便成為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的主要設備,經過幾次大規模的修建,至今仍能提供良好的實驗性能。
2002年因應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之「提升私立大學校院研發能量專案計畫」,遂由王人牧、林堉溢、吳重成、張正興、鄭啟明(土木系)、盧博堅(水環系),李世鳴(航太系)等七位淡江大學工學院教師群、高雄大學陳振華教授與建國科技大學陳若華教授組成跨校際風工程研究團隊,同時正式成立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中心。
2002年成立風工程研究中心至今的十年期間,除了以整合型計畫「結構風工程研究之基礎建設」爭取到國科會第一期提升私立大學校院研發能量專案計畫,以整合型計畫「大型結構物所受風力與結構反應之研究:實場監測、風洞試驗與數值模擬」爭取到第二期提升私校院研發能量專案計畫,同時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團隊另執行了多年期的國科會整合型計畫「結構之風力載重及受風反應研究」。透過這幾個大型研究計畫,風工程研究中心逐年添購研究設備,強化研究能力。
此外,成立正式的風工程研究中心之際,研究團隊也積極地投入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除了參與學術研討會外,2003年主辦國際風工程研討會(IWES 2003)與建築物風力規範專題座談會、2004年協助成立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秘書處常設於淡江大學)、2006年主辦建築風力規範講習會、2007年主辦全球華人風工程論壇(GCWEF)與CFD Workshop、2008年主辦第二屆全國風工程研討會、2009年主辦第七屆亞太風工程研討會(APCWE7)與第五屆亞太經和會經濟體之風力與風環境規範協調會議(APECWW-2009)、2014年主辦國際風工程論壇暨風工程學術研習會(IWES 2014)。透過學術交流與互訪,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中心與國際上近二十個風工程研究機構建立起良好的雙邊關係,分享學術研究成果,相互砥礪成長。
風工程研究中心藉著學術研究所建立的研究設備與研究能量,在十餘年前逐步開始接受工程界有關建築與橋樑耐風設計相關的委託計畫案。每年由穩定數量工程案件的盈餘回饋風工程研究中心聘任專任研究人員、添購研究設備、支持基礎研究、協助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研究生獎學金等。
淡江大學進行風工程研究已有二十餘年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雖有部份研究團隊成員因個人學術興趣,逐漸淡出風工程領域,然而研究團隊依然在持續發展之中。同時,風工程研究中心也在2012年開始針對兩座使用年齡較長的邊界層風洞陸續更換風扇及動力系統,提昇風洞性能。在全體研究團隊的努力下,亦獲得淡江大學為期六年的特色扶持計畫經費,將於2014年至2019年間完成主動控制式複數風扇風洞以及煙流可視化系統。除了持續增進風洞試驗能力之外,研究團隊近年來積極的提昇風工程研究中心在計算風工程(CFD)與實場監測的研究能量。相信在短期內,淡江大學風工程研究團隊將會帶著更新的研究設備與更全面性的研究能量,展開風工程研究的新世代。